首页>资讯 > >正文

货币政策加大稳增长力度

本报记者 王小霞


(资料图片)

近期,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

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于6月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这是继3月全面降准、6月密集降息之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再度“加码”。

“整体上看,本次例会和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释放了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力度的信号。”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坚持不“大水漫灌”的背景下,接下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后续可期待更多结构性货币

政策工具和专项再贷款工具。

下半年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对比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内容,本次例会释放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等的最新判断。

在形势判断上,本次例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在国内形势判断方面,本次例会在指出“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同时,强调“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与一季度的“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相比,进一步指明了当前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在货币政策取向方面,本次例会在继续强调“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的同时,今年以来首次在会议公报中提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例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看,经过一季度因疫情积压的需求得到释放后,二季度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

“当前,外需对国内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正在显著减弱,甚至开始呈现拖累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5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7.5%,预计6月出口额将延续同比负增长。这意味着下半年推动国内经济复苏需要更多倚重内需发力。

与此同时,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势头稳中偏弱,特别是以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为代表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凸显。在王青看来,内需潜力有待释放叠加外需走弱,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经济供需两端承压,市场预期转弱,市场主体面临较大困难。因此,需要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范若滢指出。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未来政策上,特别需要盘活存量、综合用好增量,在下半年物价水平有望持续处于温和状态的前景下,降息、降准领域都还存在一定的空间。

范若滢预计,下半年降息、降准依然有空间,以更好释放市场流动性,并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

本次例会强调,“要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王青认为,在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基础上,后期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充分发力,不排除增加现有政策工具额度以及创设新政策工具的可能。

范若滢也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考虑到经济增长动力放缓背景下,企业经营困难较大,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本次例会提出“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旨在继续强化对普惠、“三农”等经济薄弱领域的支持。

“在充分发挥保交楼专项借款作用的同时,下半年货币政策针对房地产业的定向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码。”兰日旭表示。

分析人士建议,要继续规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并加强监管,在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的同时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最大效能。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标签:

相关阅读